返回

太平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0章 制弓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代制弓术里面非常强调对筋和角的材料选择,比如筋最好选择牛的背筋(即西冷筋),角要选择上等的水牛角,每头水牛的牛角只能制作一把弓。而每个人都知道牛对于古代农业社会的中国来说意味什么。所以上等角弓的造价在古代中国一直居高不下,有些上等的水牛角,甚至可以价值一头牛,(《周礼·考工记·弓人》:“角長二尺有五寸,三色不失理,謂之牛戴牛。”郑玄注:“三色,本白,中青,末丰。郑司农云:‘牛戴牛,角直一牛。’”)

    但采用了魏聪的层压法和水蒸气加热弯曲法之后,牛角的来源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。没有牛角,可以用山羊角或者绵羊角,年头长一些的羊角长度也很观,只不过通常羊角一长就会扭曲的很厉害,稍有平直的角片。但只需要用水蒸气加热法,就能将其修整成需要的形状。而比起传统弓匠们最为青睐的柘木,魏聪其实更喜欢用竹材,尤其是茶杆竹,将其剖成相应大小的竹片,然后刨去内侧的竹肉,只留下薄薄的外层,就能得到性能非常优异的弓材,然后和筋丝,打磨好的羊角片一层层粘合好,用专门的模具固定成需要的形状,待黏胶干后,就能制成很不错的弓体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第50章 制弓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